顺义区实施“梧桐工程”促进高精尖产业引才聚才的若干举措

京顺发[2018]9号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北京市《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京政发〔2017〕38号)、《关于顺义区建设临空经济高端人才聚集区的实施意见》(京顺发〔2015〕14号)等政策要求,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聚集用好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制定本举措。

一、聚焦高精尖产业人才需求

围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落实全市高精尖产业总体部署,按照顺义区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功能定位,实施“梧桐工程”,重点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临空经济、产业金融、商务会展、文创旅游四大现代服务业以及智能制造业,紧紧围绕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和新兴业态,吸引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落地。

(一)产业领域

1.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聚焦以整车为龙头的产业链集成创新,提升整车设计能力、工程化开发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突破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研发生产能力;与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紧密结合,研发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集成控制等智能化技术,以及无人驾驶测试与应用示范等领域高层次人才。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聚焦碳化硅材料及器件、氮化镓材料及器件、碳基芯片、三维碳纳米管集成电路器件、纳米光电子集成芯片、半导体量子器件,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化;以及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用单晶生长、切割、研磨、抛光、化学气相沉积等核心装备与关键工艺技术开发,推动第三代半导体在光电子、电力电子、微波射频等领域的功率器件研制、系统集成与示范应用等领域高层次人才。

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聚焦航空发动机、航空复合材料、航空电子仪表、机载设备、航信系统、飞机维修以及卫星设计与制造、姿轨控系统、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惯导设备、激光探测等航空航天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2.四大现代服务业

临空经济:聚焦国内外大型航空总部、航空运营、航空保障、航空商务、航空租赁、航空维修、航空研发及培训、航空信息和数据平台、国际服务贸易等领域高层次人才。

产业金融:聚焦新兴金融、商务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离岸金融,吸引产业基金、创业投资、财富管理、融资租赁、新型供应链金融等领域高层次人才。

商务会展:聚焦外企、民营企业总部、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跨境电子商务、商品保税展示、国际品牌展会等领域高层次人才。

文创旅游:聚焦新闻出版及发行、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文化旅游休闲等领域高层次人才。

3.智能制造业

聚焦以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为特征的新型制造业领域高层次人才。

4.其他急需产业

符合顺义发展方向的其他急需产业高层次人才。

(二)产业环节

聚集研发设计、中试测试、成果转化、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投资管理、科技服务、技术服务、运营维护、品牌营销、业务结算、总部管理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高层次人才。

(三)产业形态

聚集柔性化、订制化、服务化产业形态,重点发展示范工厂、智能工厂、云工厂等高端形态,互联网+、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兴业态的高层次人才。

聚集人均/地均产出高、经济贡献大、附加值率高、能耗水平低、环境友好型产业项目的高层次人才。

二、明确人才认定标准和流程

结合顺义区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划定重点人才分类,明确认定工作流程,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提供依据。符合第一项所列产业领域人才优先引进,重点支持。

(一)人才认定标准

科研创新类:国际创新领军人才;经国家认定的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经认定的“海聚工程”“高创计划”等省部级创新领军人才;经顺义区认定的在产业发展中贡献突出的科研骨干、高级工程师等创新类人才。

投资创业类: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认定或业界表现突出的投资创业领军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到顺义区投资创办企业的人才或团队;符合第一项所列产业领域,在顺义有重大投资项目的企业投资者及高管团队等。

经营管理类:在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中担任中高层管理者3年以上的人才;列入中关村“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瞪羚计划”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和高管人员;对顺义区经济贡献突出的重点企业高管人员等。

技术技能类: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牌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北京市首席技师、北京市技术能手;经顺义区认定的贡献突出的高级技师、高级技工、技术工匠等。

(二)人才认定流程

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由上级部门、相关主管单位、业内专家等组成的高层次人才评审委员会,通过单位申报、主管部门推荐、资格审核、业绩贡献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获得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相应政策服务。高层次人才同时具备以上多种资质条件的,从高从优加以认定。

三、打造链条式人才支持政策

围绕高层次人才发展需求,打造集引进激励、事业支持、平台支撑、服务保障于一体的链条式人才政策,激发人才创新责任感、事业成就感和生活归属感,形成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融得入的良好环境。

(一)实施更具影响力的聚才育才政策

1.支持高层次人才落地发展

对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在顺义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且贡献突出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支持。支持业绩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申报市级奖励。

2.支持海外人才引进

支持区内各类创新主体申请引进国外技术和人才项目,对于成功入选常规引智项目、重点引智项目的,根据市级资助额度,按1:1比例配套资助。

3.支持企业招才引智

每引进一名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企业最高200万元引才资助。对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50万元引才资助。

(二)实施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政策

4.支持“人才+团队+项目”一体化引进

对掌握世界前沿技术,拥有重大科技成果和科研资源的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将企业落地到顺义,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施高端产业化项目的,给予企业最高1亿元的资金资助或10亿元的股权投资支持。

5.支持高层次人才科研创新

在顺义区落地的高层次人才,对其承担重大国际、国家科技专项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其承担重大市级科学技术项目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项目资助。同时可不受学历、职称层级等条件限制,直接申报工程技术系列或科学研究系列正高级职称。

6.支持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在本市和本区范围内,依法依规,优先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示范应用。

(三)实施更具支撑力的平台载体政策

7.支持人才创新平台建设

由高层次人才作为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新迁入顺义区或被新认定的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研发机构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形成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且在顺义落地转化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平台建成后,承担国家级项目并完成验收考评,根据成效,对研发投入按照区内现有科技和产业政策给予支持。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人才合作基地,有重大项目落地转化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助。

8.支持人才服务机构发展

加大与人才服务机构合作力度,对于落地顺义区的国际国内知名“猎头”机构、高层次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等,最高按其对地区贡献的70%予以奖励。对成功为顺义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引才机构,按其引才贡献,给予每年最高200万元的引才资助。

(四)实施更具吸引力的服务保障政策

9.落户服务保障

放宽企业引才自主权,对顺义区产业发展紧缺急需的外埠高层次人才,符合引进条件的,积极协助其申请办理户口进京、《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对符合顺义区发展方向、贡献突出的企业,按照北京市政策要求办理毕业生户口引进;对符合北京市高精尖产业要求的企业,引进优秀博士生,可办理户口引进。

10.住房服务保障

选择在顺义区新购商品住房的高层次人才,分层次按贡献给予购房补贴;

11.交通服务保障

给予高层次人才最高50万元的购车费用补贴或每月最高5000元的租车费用补贴,最多连续补贴3年。

12.子女教育服务保障

建立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园)的协调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子女按免试就近原则协调安排其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申请就读顺义辖区内国际学校的外籍子女,可根据其入学意愿及国际学校生源情况进行沟通协调。

13.医疗服务保障

协调区域高水平公立医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结合高层次人才需要,协调区内三甲医院优质资源为其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及时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14.“一站式”专员服务保障

构建全区统一的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一站式受理、统一化建档、专员式办理、跟踪式服务”的工作机制,为人才提供便利化、高效化、暖心式服务。

15.“梧桐卡”服务保障

向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梧桐卡”,一人一卡,持卡人在办理落户、工作居住证、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贴心服务。

16.首都机场贵宾服务保障

充分依托首都国际机场优势,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首都机场接送机预约服务、专用安检通道、专用停车场等便利化服务。

四、提升高端人才生态环境品质

围绕高层次人才工作、居住和休闲生活需求,科学布局高品质、多元复合功能的人才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国际化、高端化服务,注重人文关怀,全面优化高端人才生态环境品质,营造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17.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

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战略定位,发挥外籍人才众多、高端生活社区集中、国际化学校密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活跃以及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等综合优势,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落实好市级系列国际人才政策,强化顺义区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职能,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为便捷的出入境、停居留等政策服务。

18.提升城市人才承载力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智慧顺义建设,谋划建设人才产业园,提升文化、教育、医疗、生活性服务业等公共服务档次,构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良好工作、生活、学习环境。

19.加大人才专项资金保障

加大人才工作的财政投入,用于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评价认定、激励保障、日常管理服务,以及支持相关平台、项目等工作。

20.全面提高党管人才科学化水平

充分发挥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作用,建立区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大党建”绩效考核指标,保障各项人才政策落地生效。

顺义区其他高技术产业的紧缺急需人才,经顺义区认定的,可参照执行。

本举措由顺义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试行3年。